瀏覽歷史,每為那些悲情名將,掩卷嘆息,黯然銷魂。歷朝歷代,多少名將,悲歌慷慨,或壯志難酬、或臨陣捐軀、或英年早逝、或命運多舛。然其平生事跡,彪炳史策,至今讀來,風流猶存。 一、西漢:李廣利——破宛獲馬![]() 李廣利,河北中山人。其妹李夫人有寵于武帝劉徹,以外戚之貴,拜貳師將軍。二次統兵萬里西征大宛,備嘗艱難險阻,雖損兵折將,勞民傷財。然攻陷大宛都城,斬大宛國王毋寡之首,更立國王,獲良馬無數,定盟班師回國,威震西域,以功封海西侯。 三次率兵奉命北擊匈奴,運窮數奇,勝多敗少。在朝嘗與宰相劉屈氂謀立昌邑王為儲,未幾事發,劉屈氂遭腰斬之酷,時正值廣利與匈奴交戰失利,不敢回朝,遂投降匈奴。在匈奴備受尊寵,不料為衛律嫉恨而構陷,被匈奴單于處死以祭神。廣利不勝其憤,臨刑詛咒曰:“雖死必滅匈奴。” 李廣利死后,匈奴數月風雪不斷,家畜死亡,黍稼歉收,百姓疾病不斷。單于驚恐,立祠以祀,以慰亡靈。 廣利西征大宛、北擊匈奴,雖勝負互見,而一生戎馬倥傯,如此結局,使人掩卷嘆息。 二、東漢:耿恭——拜井得泉![]() 耿恭字伯宗,陜西興平人。將門之子,慷慨多大略,有將帥之才。任戍已校尉,孤軍萬里戍邊,屢遭匈奴圍攻,堅守疏勒城,拜井得泉,以少擊眾,耀武北荒。忠烈苦節,真不可為,及大勢己去,隨救兵且戰且走,至玉門僅十三人脫險歸國,遷長水校尉。因上書犯忤貴臣馬防,坐罪下獄,免官遣回原籍,老死家中。 耿恭于疏勒孤軍戌邊,為國忘身,如此功勛節義,以為漢廷當賜高爵、宥十世,然終填牢戶,一蹶未復,令人嘆息。 三、三國蜀漢:馬超——羈旅托國![]() 馬超字孟起,陜西興平人。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后胄,衛尉馬騰之子。少年英雄,兼資文武,雄烈過人,可謂一世之杰。擁兵西州,甚得羌胡之心,負勇狙戎,與韓遂連兵抗衡曹操,耀武渭南,為曹操以離間計擊敗,收集殘部,攻略隴上諸郡,殺涼州刺史韋康,威震西土,后為夏侯淵、楊阜擊潰。兵敗眾散,未路邂逅,投奔漢中張魯,輾轉歸附劉備。 時劉備圍成都未克,馬超將兵至城下,城中震怖,劉璋聞馬超威名,即獻城出城。 超備嘗艱難,因窮致泰,官至驃騎將軍,封斄陽侯,享年四十七,謚號威。臨終上表昭烈帝劉備:“臣門宗二百余口,為孟德(曹操)所誅略盡,惟從弟岱(馬岱),當為微宗血食之繼,深托陛下,余無復言。” 馬超全家遇害,一身輾轉飄零,不能報不共戴天之仇,而羈旅托國,常懷憂懼,一世之杰,如此黯然收場,令人銷魂。 四、三國魏國:夏候淵——虎步關右![]() 夏侯淵字妙才,安徽亳州人。為魏武帝曹操之親舊肺腑,為將擅長奔襲,常出敵不意。東征西討,五出平叛,降楊秋、破馬超,威震涼州,虎步關右。遷征西將軍,封博昌亭侯,鎮守漢中,膺方面之任。 曹操嘗告誡曰:“為將當有怯弱時,不可但恃勇也。將當以勇為本,行之以智計。但知任勇,一匹夫敵耳。”夏侯淵不以為意。 劉備略漢中,定軍山之役,夏候淵率兵修補鹿角,為蜀將黃忠所襲,臨陣戰歿,謚號愍。 為大將督帥,尚不當親戰,況補鹿角小事,正如曹操所料,任勇輕敵,喪身亡命。 歷史總是奇妙,夏候淵與蜀漢交戰陣亡。幾十年后,其次子夏侯霸因司馬氏專制朝廷,又與主將郭淮不和,不能立足魏國,避禍投奔蜀漢,從姜維北伐曹魏。夏侯淵地下有知,不知作何感想。 五、三國吳國:太史慈——信義篤烈![]() 太史慈字子義,山東龍口人。猿臂善射,弦不虛發。少好學,知名當世。嘗為救孔融,單救實圍向劉備求救,解北海之圍。初事劉繇,在神亭嶺與小霸王孫策大戰,平分秋色。劉繇敗亡,始歸附孫策,官至建昌都尉。 督諸將共拒劉表部將劉磬,使其不復為寇。 孫權統事,以太史慈可制劉磬,遂委以南方之事。惜降齡斯促,享年四十一。臨終曰:“丈夫生世,當提七之尺劍,以升天子之階。今所志未從,奈何而死乎!” 太史慈北海報恩孔融,信義篤烈,有古人之分。托身明主,正欲大展身手,可惜英年早逝,未盡其才,未遂其志! 圖片來自網絡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