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10.05 晴天 星期六 早晨義診,一位龍尾的奶奶,說她汗很多,稍微運動一下就很容易出汗。而且一出完汗后,腳跟還容易痹痛。 師先是加入玉屏風散,為其固汗,增強其衛外之力。師告訴我們,為何這奶奶出汗就會腳跟痛。因為出汗屬于肌表不固,而足太陽膀胱經主肌表,它又下絡于腳跟。所以就容易腳跟痛。 而這都是老年人缺水的表現。水虧則津液虧。師又再加入四物湯養陰液,同時可以養腎。腎與膀胱相表里,則同時也能滋養膀胱。 奶奶又說她尿酸和血脂都高。 師便加入一味土茯苓,能解毒除濕利關節,對于尿酸高、痛風、梅毒等風濕痹癥,或皮膚瘡瘍,都是必不可缺的一味藥。 奶奶又告訴師,她還有脂溢性脫發。她以為自己是不是腎不好,吃了很多像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,也沒什么變化。 師便說:“那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。你這是腸道里面有濕熱,你總容易思慮過度,導致肝氣郁滯,肺氣不降。西醫說你這是脂溢性脫發,但我們中醫就說你這是肝郁化火,木熱則流脂。所以我們對治的方法,就在于疏肝解郁,以及降肺氣。” 于是,師便加入竹茹與陳皮、麥芽。合四逆散中的枳實、炙甘草,便是溫膽湯的思路。能夠降膽胃,化痰濕。將這些所謂上泛的油脂,統統都收到胃口往下降。 隨后,師還加入五味子與山萸肉兩味藥,兩味藥都能酸甘化陰,補益肝腎,都能將這上泛的濁陰,給降下來。 師處方如下: 柴胡8g、白芍10g、枳殼10g、炙甘草5g、黃芪25g、防風5g、炒白術10g、土茯苓30g、竹茹10g、陳皮5g、炒麥芽10g、五味子5g、山萸肉10g 五劑 師最后交代奶奶要多拍打自己的丹田,每天最好拍打各三五百下,這樣既能補足自身的陽氣,還能將所有的濁陰都收納下來。 這次國慶長假,也已經接近尾聲了。許多外地來的學子,都知道師前段時間帶我們爬的雞冠山,于是,便請求師能否再帶我們爬一次。 這個想法雖好,但進山處的保安并不希望我們打擾到他的治安工作。本身上次就是我們巧妙地進去的,但這次要去的話,起碼五十人以上的大團體,保安可不敢就這樣輕易放我們通行。 所以,師斟酌過后,決定改爬山為涉水。 而且此番涉水,師還說,不單是要帶我們玩,還要帶我們積點善行。 于是,下午三點半,大家便都從橋上出發去到師指定的匯合地點,然后師便帶著我們一同前往涉水地。 經過一條雜草叢生的小道,還在心想著這是去哪兒。突然眼前一亮,遠遠望去,好像是有個像游泳場的地方似的。 再走近了,定睛一看,哇,原來是個傍著江水的大草坪,對面是修建好的類似沙灘的地方。 望著這一片自然形成的大草坪,我都忍不住要驚嘆:怎么以前都不知道五經富還有這么一塊好地方!師也太保密了,這時才告訴我們。 這里正好靠近龍頸水庫,是劉屋橋的上游地段。所以這里的水,捧起來就能喝,而且甘甜可口。 原來這里叫“龍水瑤”,也是五經富的一個景區。這邊天然形成的草坪,幸好還沒有得到開發商的開發,還能供我們任意玩耍。 師帶我們來到這后,見到江邊有許多大石頭,便叫我們搬石頭,師又要開展“健康石頭路”的工程。而且這個石頭路跟我們在劉屋橋時不一樣,這里的石頭超級大,比我們早上上課時坐的石凳還要大。 伴著這潺潺的江水,以及清涼的秋風,大家鋪石頭就像在玩兒一樣,不知不覺就干了一大半。 還不到半小時,就已經鋪夠好幾米長的路了。兩個小時下來,路就鋪完了一大半。這個工程,做的讓人非常有成就感。這比在劉屋橋鋪路,來的更有成就。也是由于我們人多,大家都配合得很好,才有如此快的進度。 果然,師帶我們玩,也是玩得有意義,玩得有價值。 評按: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 可吃苦人多回避,而享樂人卻樂趨!趨樂避苦乃人之常情。 可不吃苦,人就不進步。 手不吃苦不靈活,腳不吃苦不有力,身體不吃苦不耐磨。 而智者明白這理,就會主動尋求吃苦。 吃一分苦,長一分力; 吃十分苦,長十分力。 不吃苦,不長力。 如運動員,耐力、體力、意志力的提煉之路,就是伴隨吃苦的! 而吃苦又分為樂于吃苦,敢于吃苦,無奈吃苦,回避吃苦,跟害怕吃苦這五種! 害怕跟回避苦難的,怕手皮破,怕腳磨泡,這樣的人,一般是病苦糾纏的對象。 樂于吃苦,敢于吃苦的人,一般是福壽健康的擁有者! 所以對苦難的態度與反應,常常是一個人境界高低,功夫強弱的表現! 而我們在江邊鋪石,既積功也累德,既吃苦,也像回歸兒時的玩玩一樣享樂! 這樣寓苦于樂,功德兼修的做法,最能增進人的修為! |
|